清单攻坚、一线解题、代表赋能:清远人大“三三制”工作法疏通产业升级“经络”
清单攻坚、一线解题、代表赋能:清远人大“三三制”工作法疏通产业升级“经络”
本网讯 一套系统方案精准布局,一个专项专班统筹推进,三场专题会议凝聚共识,多项企业难题迎刃而解……今年以来,清远市人大常委会以一套贯穿产业规划、难题破解与跟踪监督的“全链条”协同机制,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履职答卷”。
21位来自相关产业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企业家代表与政府部门面对面碰撞思想,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9条,形成“3份重点调研报告+3场专题会议+3张任务清单”的“三三制”工作闭环。
从清单化管理到专班式推进,从一线调研到专题协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人大方案”精准发力,成为破解产业发展堵点的“金钥匙”,为清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注入法治动能。
清单化管理+专班式推进
打通产业发展堵点
年初,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战鼓催征,在“产业体系向新图强”的宏大布局中,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作用”,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面对“产业体系向新图强”的宏伟蓝图,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精准落子,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
近年来,清远持续壮大产业发展“三大引擎”,抓好“十大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加速构筑富有清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矩阵。
在这场攻坚战中,人大力量始终挺立前沿——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将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履职重心,全面融入立法、监督、决定、代表工作各环节,形成全链条发力格局,以“人大之力”护航“产业向新”。
今年年初,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印发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三张清单锁定29项攻坚任务,组建由10个成员单位构成的工作专班,构建起协同作战的责任体系。一套套环环相扣的“人大方案”正在破解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既为产业转型注入制度活水,更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清远实践的深度与广度。

“我们不仅以决定形式夯实法治化营商环境基础,更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同步开展精准监督。”清远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当前正积极探索广清两地园区共建、产业协作等跨区域协同立法,推动清远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广州产业链,为广清一体化注入法治动能。
一场场聚焦产业发展的监督实践同步展开——市人大常委会即将对我市打造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对广清一体化之营商环境一体化的推进落实情况开展工作评议,以常态化监督机制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破解跨部门、跨地域协调难题,今年6月,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成立“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组”,由常委会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单位涵盖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工委,以及发改局、科技局、工信局等多家市直部门,构建起“综合调度、会商研判、协同联动、信息共享”四项机制。
“我们建立重点任务台账,实行动态跟踪督办,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负责同志表示,工作组已成为凝聚各方合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在这场产业体系建设的攻坚战中,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监督、决定、代表工作“四轮驱动”,自觉将人大工作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真正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以法治力量托起清远产业腾飞的新篇章。
一线解题+清单督办
破解产业建设难题
清远将生态文旅作为产业发展“三大引擎”之一,如何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千亿级生态文旅产业格局,打造成为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
“清远已初步形成漂流、温泉、长隆和美食四大特色产品,完全可以进一步整合提升,塑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四大超级IP矩阵。”市政府顾问,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常务会长、北京巅峰智业创始人、广东峰景农文旅创始人刘锋在第三场专题会议(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上提出。
在产业转移升级的赛道上,“我们长期深耕产业园区开发与运营,对清远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与挑战有切身体会。我们不仅要当好产业‘转入地’,更要打造跨区域合作的‘示范地’。”省人大代表、天安智谷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赖建尧在第二场专题会议(产业有序转移专场)上表示,清远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备“显著的空间成本优势、独特的区位生态优势、叠加的战略政策优势”这三大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产业链配套短板和人才结构性短板。
今年第三季度,清远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召开3场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发挥好企业“主力军”作用、专家学者“智囊团”作用、人大代表“连心桥”作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共识在交流中凝聚,21位来自相关产业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企业家代表与政府部门面对面碰撞思想,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9条。3份沉甸甸的重点调研报告精准把脉产业症结,3场高质量的专题会议集中会诊开出药方,3张动态管理的任务清单压实责任划定工期,形成“三三制”工作闭环。
这场产业调研的深度与广度前所未有。今年5月至8月,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组建的7个专题调研小组深入一线,对照全省调研方向精准发力;同时结合清远产业特色,主攻3个重点领域调研,最终形成10份成效显著的调研报告。这些报告聚焦产业布局优化、科技赋能、人才引育等主题内容,特别是对产业有序转移、现代农业产业、文旅产业高质量等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度调研与剖析。
在三场专题会议上,调研小组提出短板弱项28条、针对性对策建议35条。相关部门现场认领任务,承诺将把会议成果转化为具体政策和行动,为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我们已经形成14个方面35项任务清单,正按程序推进落实。”清远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这套“发现问题—剖析问题—督促解决”的工作闭环,将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卡点堵点。此外,收集到的29条意见建议还将为市政府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重要参考,部分优质建议将按程序转化为代表建议提交省、市人大常委会办理,持续为清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代表建议+“企业诉求”
汇聚智慧力量破梗阻
在清远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上,一股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智慧力量”正澎湃涌动。他们,是扎根于人民、活跃于一线的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精心组织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代表专题调研、集中视察、代表小组活动等形式多样履职活动,让代表的“金点子”成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将最鲜活的民智民意,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我们隆达迫切希望政府能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再‘推一把’!”广东隆达铝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在民营企业调研座谈会上谈及,无论是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还是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都期盼着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产学研对接的“堵点”与产业链协同的“短板”也浮出水面。“中小企业与高校之间,仿佛隔着一层‘玻璃门’,看得见资源,却难以高效对接。”在清城区中小企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区人大代表、远光集团经理钟伟健直言不讳,“当前‘单打独斗’现象仍较普遍,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缺失,制约了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车间里,项目工地上,频频出现人大代表走访调研的身影。今年以来,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一线调研,累计开展走访120余次,建立起一份鲜活的“企业诉求清单”,实现了动态多维度掌握企业、项目推进情况。
代表履职呈现“产业热”新气象。来自经济一线的市人大代表们聚焦转型升级持续建言,今年全市代表建议中产业发展类建议达43件,占比超三成,反映出代表们投身经济主战场的履职热情。
“我们一期厂房建设进展顺利,希望二期6万平米扩建项目能尽快落地!”在广清产业园代表联络站,广东大唐家居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向驻站人大代表抛出急切诉求。这家2023年12月签约入园的企业,在完成一期建设后迅速谋划产能扩容,期盼相关部门加快二期用地“招拍挂”进程。
针对企业诉求,规划建设局已快速响应。目前项目用地已获批,相关缴费与报批程序正由市县镇三级联动推进,供地保障工作全面提速。“用地批复已经取得,我们将全力保障项目供地!”面对企业的迫切需求,相关部门负责人作出明确回应。目前各项手续正在并联审批、压茬推进,政企携手推动二期项目早日从蓝图变为现实,共同谱写广清产业协作新篇章。
今年7月集中履职月期间,清远五级人大代表联动开展产业把脉,累计收集产业发展相关建议151条,破解难题103个,转化形成高质量代表建议67件,将基层智慧源源不断注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文字:潘伟丽
图片:薛伟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