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远,现在不一样了!” 英德浛洸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零距离听民意解民忧 - 清远市人大网(新) - /info/9000218544 清远市人大网

“以前觉得远,现在不一样了!” 英德浛洸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零距离听民意解民忧

发布时间:2025-09-26 09:56 来源:平台管理

“以前觉得远,现在不一样了!” 英德浛洸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零距离听民意解民忧

 

本网讯 “以前觉得人大代表离我们很远,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线上‘点一点’还是线下‘见一面’,都能很快得到回应和解决。”在英德浛洸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居民谈起这里的变化,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的变化,源于浛洸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延伸履职触角的扎实努力。近年来,该联络站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代表联系群众更密切、服务群众更精准,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探索出一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路径。

线上线下双轨并行

民意诉求“一键直达”

浛洸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通过打造“零距离·全响应”民意直通车,让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线下阵地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走进浛洸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统一标识、整洁环境、完善设施让人眼前一亮。这里年均接待群众超过100人次,已成为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的实体阵地。坚持“代表接待日”制度,每月提前通过公告栏等渠道公示接待代表的姓名和信息,方便群众“按需点将”,让接待满意率大大提升。

线上平台则实现“指尖上的民主”。大力推广省级数字平台“粤当家”小程序,累计引导100余名群众注册使用。群众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提交诉求、查询进度,代表响应时间平均不超过30分钟,真正实现了“秒接单”。为确保“件件有回音”,浛洸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建立了闭环管理机制,对线上线下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登记建档、科学分类,年均流转办理各类诉求50余件。

 

民意收集不止步于“等进来”,更注重“走出去”。针对农村群众白天务工务农的实际,创新开展“夜访百姓家”活动,后升级为“英州夜谈·代表行”。代表们利用晚间深入田间院落,年均开展夜访活动60余次,覆盖全镇3个社区、14个行政村,成功推动解决夜间照明增设、环境卫生整治等10余件民生“关键小事”。

虽然数字工具高效便捷,但联络站仍然保留电话专线、意见箱等传统渠道,为不熟悉数字工具的群众提供便捷表达途径,确保民意收集“不落下一人”。

履职监督双向发力

代表效能“持续跃升”

浛洸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以“监督提质+能力赋能”双轮驱动,推动代表履职效能持续提升。

监督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在浛洸镇党委领导下,运用“三问一评一票决”机制监督202517项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项目。如将垃圾中转站标准化建设列为重点监督项目,推动其今年7月投用,有效解决垃圾“二次落地”问题。今年4月开展的安全生产监督中,代表们排查隐患6个,推动后续开展安全会议7次、演练5次、宣传活动9场次,检查企业297家次,整改隐患38个,整改率达到92%

调研工作注重成果转化,助推发展。自2022年起成立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小组,围绕产业瓶颈与发展潜力深入开展多层次调研。如文旅产业专项调研小组先后开展8次调研,推动“绿道”和米芾文化广场建成;今年开展的制衣产业调研,形成报告获党委采纳,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能力建设构建体系,持续赋能。联络站构建“制度化+精准化”培训体系,每季度开展1次集中培训,届内实现102名代表全覆盖,年均培训时长超60小时。培训内容紧扣履职需求,涵盖政治理论、人大业务等6大模块,同步开设“数字平台操作”等实用课程,帮助95%的代表熟练运用线上履职工具。建立代表微信群,日均分享政策解读、履职案例20余条,形成“集中培训+日常研讨”的赋能常态,为深度监督提供坚实能力保障。

线上线下广泛收集民意,履职监督形成有机互补,2025年累计汇集各类民意40余条,老旧小区改造、圩镇乱搭建等10多个“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群众诉求按期办结率100%,综合满意度100%

 

 

来源:新清远

图文:钟履双 黄紫彤

地址:
清远市人民二路18号市机关办公大楼1号楼
联系我们:
qyrdb@21cn.com
版权:
清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清远人大官方微博
清远人大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