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谭金凤:以“五大行动”推动民宿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清远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谭金凤:以“五大行动”推动民宿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本网讯 9月17日上午,清远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召开。会上,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副院长谭金凤建议以“生态优先、文化为魂、产业融合、共建共享”为原则,实施五大行动,将民宿产业打造成清远乡村振兴“主引擎”。
谭金凤介绍说,据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清远备案的乡村酒店29家,民宿534家,产业规模在全省居领先地位。但民宿产业面临着标准落实迟缓、产业链条较短、专业人才匮乏以及生态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
谭金凤建议,实施“规划规范引领行动”,通过强化规划统筹,推动规范落地。一方面,将民宿发展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重点支持清新区、英德市建设“民宿全域集聚区”,依托清新温泉、英西峰林等资源,打造“民宿+温泉康养”“民宿+田园体验”等特色路线,实现“一个集聚区就是一个微型旅游度假区”。另一方面,由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标准进民宿”专项行动,定期完成全市民宿的摸底排查工作,引导未备案的民宿通过“一站式”方式办理相关手续;构建“红黑榜”公示制度,每季度公布合规民宿的名单,以此促使民宿行业提升服务质量。
谭金凤建议,实施“品牌产融升级行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品牌矩阵,打造“清远民宿”母品牌,下设“峰林民宿”“温泉民宿”“民族风情民宿”等子品牌,统一视觉形象与宣传口径,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广“夏季温泉避暑”“冬季田园采摘”等反季主题,拉动淡季消费。同时,深化产业融合。以“一宿一品:一家民宿、一个主题、一个主人、一个故事”为导向,推动产业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场景创新,以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培养人才方面,谭金凤建议实施“人才体系建设行动”,破解人才瓶颈。一方面,精准培养本土人才。与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位于省职教城的院校联合成立“清远民宿研究中心”,以“企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等合作模式,针对行业的痛点难点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民宿运营与管理专业方向或者民宿活动策划等微专业,共同培养行业人才。推行“以工代赈”“零工”等模式,补给用工缺口。另一方面,优化人才回流政策。扩大“雁归计划”覆盖面,对返乡大学生创办民宿给予3年免息贷款,建立“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引进酒店运营、文旅策划等高层次人才,给予每人每年最高10万元补贴。
谭金凤建议,实施“生态绿色运营行动”,守护生态底色,建立生态约束机制。由政府职能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完成全市民宿集群生态承载力评估工作,明确游客接待的上限数量。在热门区域运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行“预约限流”措施;要求新建民宿必须百分之百配备污水处理设施,现有民宿需在一年内完成绿色改造,并给予一定的改造费用补贴。推广低碳模式,出台《清远市民宿绿色运营指南》,鼓励民宿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打造“零碳民宿示范点”,每年评选10家“绿色民宿标杆”,给予政策奖励。
谭金凤还建议,实施“多元主体共建行动”,激发内生动力。创新利益联结。推广三坑镇“村集体土地入股”模式,鼓励村民以闲置农房、土地入股民宿,获得“保底分红+利润分成”,确保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支持组建“民宿合作社”,如阳山县松林村模式,实现“村民决策、共同经营”。强化校地企协作。进一步深化与广东省旅控集团等企业合作,引入“裸心”“过云山居”等高端品牌运营经验;推动高校团队对口帮扶民宿,例如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开展“民宿品牌升级与设计改造”公益项目,提升乡村风貌。
谭金凤还提出,要强化政策、金融和组织方面的保障,促使民宿产业成为清远乡村振兴的高质量新型引擎。如设立“民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由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贴息;将民宿产业发展纳入县(市、区)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针对年度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专项资金奖励等。
(许甜 潘伟丽 郭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