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产业有序转移专场)召开 聚焦产业有序转移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清远市人大网(新) - /info/9000218466 清远市人大网

清远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产业有序转移专场)召开 聚焦产业有序转移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10 09:52 来源:平台管理

清远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产业有序转移专场)召开 聚焦产业有序转移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本网讯 99日上午,清远市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产业有序转移专场)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工作部署,围绕更好推动清远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助力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共同探讨、共商良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汉球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军,市政府副市长岑中坚等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关于我市产业有序转移工作专题调研情况汇报。会上,7位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广清对口帮扶协作清远指挥部等部门负责同志作回应发言。

刘汉球强调,要深刻领悟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增强抓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产业有序转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聚焦问题攻坚克难,以更实举措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产业有序转移升级突破、上新台阶。要明确目标方向,聚焦产业集群。在“十五五”规划中结合清远优势,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创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与广州、深圳对接,积极承接相关产业转移。要加强区域统筹,做强县域经济。针对清远不同县(市、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的差异,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分类制定承接方向,明确承接和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要坚持产业链招商,培育重点企业(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工作力度,实行精准招商,提高招商成效。要集约使用资源,强化要素保障。制定要素清单,保障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用地、用电、用水等需求。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充分利用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产业扶持资金等,积极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要提升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化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使企业能够开心落户,放心发展。

刘汉球强调,要同题共答同向发力,以更强合力护航清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有序转移行稳致远。要深化和转化调研成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形成专项任务清单,加强督导、推动落实。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更切合实际、更具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要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方面,通过行使立法职权,落实《广东省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条例》,探索广清产业共建跨区域协同立法,做好清远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另一方面,强化监督支持,推动企业关切的卡点、堵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要强化协同合力。发挥好市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护航员”“服务员”作用,专家学者的智囊、智库作用,共同为推动清远加快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岑中坚代表市政府作了表态讲话和专题部署,强调相关职能部门要畅顺工作机制,推动各类优势资源要素集中精准发力;围绕产业集聚,深化项目推进建设,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串珠成链。要凝聚合力,加强政策协同、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共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工作提质增效。

现场声音

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第二场专题会议,会议聚焦我市产业有序转移工作,汇聚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等多方智慧,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凝聚合力推动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规模、上台阶。

专家学者:

紧扣产业精准承接

发挥省职教城助力作用

“清远要在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中持续发力,抢占先机,实现从‘承接地’到‘示范区’的跃升,需要紧扣产业精准承接、平台创新升级和区域协同发展。”中共广东省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林先扬认为,要深化精准产业定位,实现从“招企业”到“构生态”的转变。坚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把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园作为“万亩千亿”级主平台,同步壮大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家居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同时,持续提升产业转移平台承载力,实现从“产业园区”到“创新生态圈”。既要突出“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冈产业园—清远高新区”主平台建设,也要持续特色园区建设,加大“反向飞地”。此外,加速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从“单点对接”到“双向飞地”转变。进一步纵深推进广清一体化,实现“广清30分钟通勤圈”,同时完善高频事项“广清通办”,促进企业登记、纳税、社保“跨城一网通”,建立健全“双向飞地”利益共享机制。

“省职教城是驱动清远产业转移‘加速跑’的关键‘引擎’。”广东省职教城(清远)产教融合研究院副院长熊文渊表示,高等教育集聚所形成的人才培养规模效应,可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成本和高技能人才雇佣规模,进而有效削减企业经营成本。高校集群的“集聚—溢出”效应,促使产业集聚向纵深拓展,大幅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此外,省职教城的高校集群发展,在改善清远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省职教城形成的轨道交通和汽运交通网络,降低了产业转移的物流交通成本;高校聚集与合作极大地促进了物质和知识的有效流动,大量高校高层次人才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专业支持,有利于提升政府决策效能,改善政策环境。“进一步发挥省职教城作用,助力产业有序转移,要以增强产业韧性、园区韧性、城市韧性为目标。为此,应构建‘政府主导+资源牵引+治理结构优化+多核联动’的实施路径,形成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强大合力。”

人大代表:

从“转移”走向“转型”

加速构建完整韧性产业生态

“我们长期深耕产业园区开发与运营,对清远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与挑战有切身体会。”省人大代表、天安智谷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赖建尧表示,清远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备显著的空间成本优势、独特的区位生态优势、叠加的战略政策优势这三大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产业链配套短板和人才结构性短板。他建议,清远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可从“被动承接”转向“主动选择”,从“转移”走向“转型”。他表示,在利用优势上,要变“成本洼地”为“价值高地”。如围绕广清两地的主导产业,精准招商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企业,并提前布局建设共享实验室、检测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在补齐短板上,要实施“双轮驱动”人才战略。可与广州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推行“星期天工程师”“候鸟型专家”等柔性引才机制,同时大力提升城市软环境,在教育、医疗、文化上加大投入,让清远培养的大学生愿意回来,让外来的人才能够安心留下。

市人大代表、清远市金属行业商会会长杨舜认为,清远在积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面临着对接核心区域深度不足、产业链条配套建设滞后等亟待突破的核心挑战。她建议,政府部门应深化区域协同联动,畅通广清深度融合通道。着力破除行政壁垒与机制障碍,深度融入广佛都市圈;强化省级战略赋能与协调,积极争取将清远重点承接平台纳入广州都市圈建设核心圈层,推动省级建立常态化的广清产业转移协调联席会议机制,统筹解决规划衔接、政策协同、重大基础设施联通等关键问题。创新利益共享合作模式,探索更科学的GDP分享、税收分成机制。同时,聚焦主导产业链群,加速构建完整韧性产业生态。将打造高粘性、强协同的现代产业集群作为核心目标,系统性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将具有高发展前景和快速增长潜力的产业作为重点招商方向,制定“一链一策”补链招商计划;重点引进和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头部企业,支持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链联盟,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

企业代表: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广东雅迪机车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冯秋颖表示,清远在承接产业转移拥有强劲实力和巨大潜力,可从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及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发力。例如,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对在清远设立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探索更多如经营许可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企业跨县区“一照多址”等特色举措,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万洋集团粤北区域总经理林开足介绍说,截至目前,万洋集团已在清远投资7个项目,累计招引429家中小企业落地。他建议,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放水养鱼”激发市场活力。把以往招商“要什么产业”改成“不要什么产业”,以更好地承接珠三角“超、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带来的产业外溢。同时,加大对标创新力度,降低企业落地制度性成本。可参照广州、佛山等地做法,降低招商项目落地税收要求等门槛。此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重点落实“首违不罚”原则。在监管模式上,推行多部门联合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可研究出台“水电气”等要素资源施实施差别化政策,以“亩产论英雄”,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自落户清远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政务服务。”戴世集团副总经理熊婷婷建议,进一步围绕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形成集聚效应,全面提升清远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强化人才支撑,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体系。深化政企校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共同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加快完善园区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延续并优化对转移企业的阶段性扶持政策,重点加大对数字化改造、技术研发和绿色生产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供给,支持建设共享实验室、设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

 

 

许甜 张永成 李思靖

 

地址:
清远市人民二路18号市机关办公大楼1号楼
联系我们:
qyrdb@21cn.com
版权:
清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清远人大官方微博
清远人大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