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人大:持续向现代农业产业聚焦发力 让“百亿”驶入“千亿”快车道
清远人大:持续向现代农业产业聚焦发力 让“百亿”驶入“千亿”快车道
本网讯 清远作为广东农业大市,以清远鸡、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连州菜心为代表的“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不仅是本地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更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高质量为英德红茶产业立法、专题询问清远鸡产业发展、支持人大代表为特色产业建言献策……近年来,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打好“立法+监督+代表”组合拳,持续向现代农业产业聚焦发力。在人大持续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十大举措”,系统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多轮驱动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清远已形成“春茶、夏笋、秋米、冬菜,一年四季都有鸡”的“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截至2024年底,五大产业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连续两年增速超30%,清远鸡、麻竹笋率先跻身百亿级集群,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跃居全国红茶类榜首,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监督全链条助推清远鸡产业链延得更长
“清远鸡的发展需要获得足够的科研创新资金在关键领域进一步研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智能养殖技术,使清远鸡肉种鸡养殖从资源消耗型转化成科技创新型。”
如何孵化更多百亿级特色产业、打造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8月21日下午,清远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首场专题会议(现代农业产业专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具体答案。六名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路径,推动更多“小特产”变成“大产业”。
据悉,本次专场会议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已形成专项清单并移交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后续将持续跟踪督办落实情况。
说起“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的清远鸡,不少人大代表仍对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那场专题询问记忆犹新,并津津乐道。
2023年8月29日,一场特殊的“考试”——对清远鸡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这是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我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清远鸡产业开展的深度监督和创新实践。“在推进清远鸡产业发展过程中,市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成效如何?”会上多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接连发问,就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询问。
有关部门对委员、人大代表的询问,做到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实事求是反映工作成效,提出了有力解决措施,对推进清远鸡产业的发展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这场专题询问可谓是对清远鸡产业的一次‘深度体检’,有效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去年清远鸡产业综合产值就已经突破百亿元大关。”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说道。
专题询问始于“问”,而不止于“答”,更要注重“果”。过去的两年中,清远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强化成果运用,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对相关办理情况开展跟踪督办,确保询问意见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如今,清远鸡年出栏量达1.58亿只,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11亿元,成为清远五大百亿“土特产”中的领头羊,基本实现了从“从源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也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金凤凰”。
高质量立法为“茶”和“米”种得更好
“英德红茶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我认为可以从适应市场要求,实现茶叶产品多元化方面破解......”近日,英德市茶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座谈会,来自全市茶行业的人大代表各抒己见,围绕英德红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如何通过立法来促进“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一直是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关注的重点。
“通过!”近日,清远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召开,表决通过《清远市促进英德红茶产业发展条例》。2024年,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清远市促进英德红茶产业发展条例》纳入年度立法计划,着力破解英德红茶产业存在品牌意识不强、地理标志标识使用不规范、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该条例对英德红茶种植与加工、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产业扶持与统筹发展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以法治方式推动英德红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清远丝苗米是一种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籼型优质稻米。连山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
连山有机丝苗米是广东省首个有机米区域品牌。2020年,连山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有机稻产业发展条例》,为当地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条例出台后,推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奖励扶持办法等配套政策,累计投入资金3970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和小型农田建设,并在全县推广应用‘连山有机水稻生产标准化技术’。”连山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说道。
如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荒地变良田,助力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2024年,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全省首部关于耕地利用促进方面的条例。该条例综合采用补贴、奖励等政策杠杆、明确使用者合理使用耕地的义务、加强非农建设闲置及临时占用耕地管理等多种措施予以解决处置,有效促进耕地利用适度规模化,提高综合效益。条例施行以来,全市复耕复种撂荒耕地2.4万多亩。
在法治的护航下,据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去年清远丝苗米播种面积156.04万亩,干谷产量57.11万吨,综合产值64.57亿元。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1.78亿元,首次位居全国红茶类第一位。
人大代表赋能“笋”和“菜”走得更远
“家人们,看这新鲜的连州菜心,清甜可口,产地直发,赶紧下单吧。”省人大代表、连州市大路边镇顺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静华正对着直播镜头热情推介连州菜心。
连州菜心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是清远市重点打造的农业品牌之一。张静华在当选省人大代表的首年,便提交了《关于支持连州菜心产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议》,呼吁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本地优质农业特产做大做优。
“从答复函中,我深切感受到省农业农村厅很重视这个建议。”张静华表示,“相关部门在人才引进、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方面出台了具体措施,切实推动了连州菜心产业的提质增效。”此外,《广州地铁“连州菜心”专列宣传》仅在新华网广东频道已超 270 万点击率。
价值200万元的西牛麻竹笋、英德红茶出口斐济!清远优质农产品海外飘香。8月14日,出口发车仪式在清远英德市英红镇举行,标志着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在全球市场布局取得新突破。
今年4月,清远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率经贸交流团出访斐济等国开展友好交流,为清远农产品打开斐济市场奠定了基础。此次发车仪式则是进一步畅通“清远好风土”名特优农产品出海通道,深化出访成果的具体行动。
从林下经济“零星起步”到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西牛麻竹笋已成为清远现代农业产业的重要代表之一。
“麻竹笋既是经济支柱,也是富民产业,承载着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希望。”清远市、英德市、波罗镇三级人大代表,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水清说道。
去年,黎水清代表提出的《关于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建议办理,相关部门系统建立健全了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知识产权,特别是推动《西牛麻竹笋种植技术规程》《西牛麻竹笋保鲜、包装、贮藏和运输技术规范》等地标获得清远市立项,全面完善西牛麻竹笋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体系,推进麻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黎水清代表的工厂里,20条自动化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机器传送带上,金黄脆嫩的麻竹笋正在完成最后一道包装工序。去年,这些笋制品出口总量突破5000吨,成功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西牛麻竹笋达3000多亩。
近三年,清远地区出口的麻竹笋及其制品遍布东南亚、东亚、中亚乃至欧美国家。下一步,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强化人大代表在“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中的推动作用,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专业和资源优势,助力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潘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