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选出的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汇聚“金点子”助推现代化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选出的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汇聚“金点子”助推现代化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网讯 7月是“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集中履职月。近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我市选出的省十四届人大代表,聚焦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汇聚“金点子”,为清远现代化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代表智慧与力量。
调研期间,代表们先后前往清新区、阳山县、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农业企业及种养基地,实地察看清远鸡、清新桂花鱼、阳山西洋菜、连州菜心、连州水晶梨、清远黑山羊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深入了解清远农业产业政策体系支撑、标准化建设水平、科技创新赋能以及市场体系搭建、销售渠道拓展等情况,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的困难与问题“把脉开方”。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汉球等省人大代表参加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焕雄、杨德银等参加相关调研活动。
看实效,找不足
一线直击产业发展痛点
走进位于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的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只见连片的山间谷地中,西洋菜肆意生长,自动喷灌系统定时喷洒水雾,让这片翠绿的土地更加生机盎然。代表们了解到,近年来,阳山西洋菜种植规模稳定扩大,已成为当地的“致富菜”。但作为初级农产品,容易受气候及虫害影响,且连续种植也会导致土壤营养失衡。代表们建议,尽快制定西洋菜种植标准、产品标准,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为西洋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和标准基础。同时,加快推进深加工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并增加附加值。
来到连州市高山公诚蔬果专业合作社,代表们为其建设的“棚架式栽培技术+棚架式管道自动化喷药系统”所吸引。作为连州水晶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该合作社配置了自动割草机、自动无人机喷洒、自动包装生产线、自动分选分拣生产线、冷链运输车等先进设施设备,建设了生产基地中小型冷库、安置田间地头智慧小站,安装智能虫情灯等设施。代表们表示,该合作社为我市水晶梨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样板,但目前很多农业合作社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存在“散、乱、弱”等突出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应用导向,推动特色农业种养基地加速提升智能化进程。此外,代表们建议进一步规范连州水晶梨种植、生产、包装和地理标志使用标准,不断提升连州水晶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刘汉球指出,当前我市现代化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产业链协同能力不足,种养、加工、销售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冷链物流设施不完善,大部分产业缺乏大型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产品包装设计和营销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融合,持续推动强链补链延链,提升农业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打造标准化综合种养基地、农业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和农业智能智造产业基地等,大力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此外,还要加强要素保障,积极协调土地、资金等要素,着力推动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议对策,谋发展
激发特色农业产业新活力
今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清远黑山羊、连州菜心、连州水晶梨、阳山西洋菜、清新桂花鱼等清远农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代表们在调研中看到,这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正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上下游资源加速汇聚,有望进一步释放地方特色资源的巨大发展潜力,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省人大代表,广东明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副主任方思华建议,加强法治力量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做好现代农业产品商标和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助推现代农业产品品牌打造。她还表示,目前,龙头企业带动和协会带头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建议加强对入驻本土的农业龙头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提升农业龙头企业深耕本土、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信心,引导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很多强村公司主要销售初级农产品,亟需引进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而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省人大代表,连州市瑶安瑶族乡田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盘美艳说道。2023年7月,盘美艳联合连州市瑶安瑶族乡六名担任村支书的人大代表,带动该乡7个村委会共同成立连州市兴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把村民手中的草莓、山茶、香菇等各类农特产品聚合起来进行销售,让瑶家“山货”出村进城。目前,该公司销售额近百万元,已分红约70万元。调研期间,盘美艳特别关注农产品加工项目,她建议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从多个层面帮助更多强村公司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对符合要求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提供政策性担保、贴息等金融支持,助力实现农产品价值有效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引擎。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省人大代表,连州市大路边镇顺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静华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并通过政策支持、金融保障、人才培育等配套措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还要加强引导农业产业链融合,推动“互联网+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生产尤其是特色种植项目,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市场行情波动和疫病等因素的影响,而相应的保险保障机制尚未完善,一些种植大户信心不足,导致项目难以推进。”省人大代表,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燕红建议加强政策支持,从技术、资金、保险等方面强化农业生产保障,引导种植大户作为实施主体积极承担现代化农业项目,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许甜 纪坤杰 张永成)